114中文网 > 隔世情缘 《那些带着重任轮回转世的英雄儿女们的前世今生 >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孔子年轻的时候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孔子年轻的时候


第六十六章孔子年轻的时候

        公元前551年,紫薇到古代中国的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转世成了一个小男孩,取名为:孔丘,字仲尼,由于孔丘后来成了中华儒家学派创始人,后来的人们尊称他为孔子。(子,在古代可以用来称呼所有的成年男性。但是,多数时候,子是用来称呼那些有一定身份、地位,或者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在子之前加上被称呼人的姓氏,以表示尊敬。)

        孔子的母亲叫颜徵在,她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女子。出生平民,家境贫寒。孔子的父亲则出生贵族,是战场上威名赫赫的猛将,曾经做过陬邑大夫的叔梁纥(孔梁纥,字叔,所以史书上又称他为叔梁纥。)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担任陬邑宰,是国家正式任命的地方官,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县长,也就是说孔子是个“官二代”。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远近闻名的能人,还是一个英俊潇洒、威武有力的大力士。年轻时,他曾经参军入伍,为国家四处征战。只可惜,孔子的父亲在孔子三岁时就因病去世了。

        叔梁纥在生前,没有对颜氏母子的生活有一个好的安排。因此,在他去世后不久,颜氏母子就被孔家赶出了家门。孤儿寡母顿时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和依靠。

        颜氏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做出任何的反抗,她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之中的孔子离开孔家,儿子嗷嗷待哺,颜氏内心的凄苦无助,可怜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自从孔子的父亲去世之后,她的母亲的经济条件也变得更加窘迫,为了谋生,母亲颜徵带着他从原住地搬到现在的山东曲阜居住,她没有再找另外的男人,而是一个人辛勤地干活儿,尽心尽力地把孔子抚养长大。

        孔子的母亲颜徵在走投无路之时,作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她带上孔子,离开了陬邑,来到当时鲁国的首都曲阜,投靠亲友。

        他们居住在曲阜城西南的平民区里,她靠给别人洗衣、缝补干重活儿艰难谋生,她和孔子挣扎在穷困潦倒之中。值得庆幸的是:曲阜当时是鲁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孔子在这里耳濡目染,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孔子的母亲,独立自强,没有被贫困压倒,她在贫穷的时候,保持着良好的品德,以身作则,仍然坚持靠辛勤工作来养活自己。孔子的母亲无疑就是引领孔子人生道路的第一位老师,是孔子学习效法的榜样。她随时都在督促孔子努力学习,在母亲的精心呵护养育下,孔子在不断健康成长。

        孔子容貌怪异特别,但是非常聪明伶俐,天性纯良。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孔子七岁的时候,来自吴国的学者季札观看了鲁国的礼乐表演,为其宏大丰盛的内容场景,叹为观止,这件事让孔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少年孔子和小朋友做游戏时,孔子常常摆出祭品器物,一本正经地模仿学习大人们的礼仪。

        孔子的母亲总是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儿子,她没有嘲笑儿子幼稚的胡闹,反而鼓励他自觉学习,认真学习。但自从失去了父亲之后,孔子家境贫寒,参加正规系统的贵族学校学习活动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孔子在妈妈的带领下,也常常去学习参观这些文化礼乐的表演活动。

        古代的学校称为“校”、“序”、“痒”,在平民居住区时有设立。一般到了夏历秋收后的农闲时期,学校就会举办一些教学活动。老师教授文化知识,礼、乐、射、御,还有军事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此时,母亲颜氏总是要求儿子放下手中的活路,主动去参加学习,并鼓励他不断进步。

        时间过得很快,孔子慢慢地长大了。从孔子很小的时候起,他就经常看到瘦弱的母亲经常要做很多重活儿来换取微薄的收入以保证孔子不饿肚子,孔子经常看着母亲挑着重担去干活儿的背影颤颤悠悠地走在田野上,有时候,孔子看到母亲的手经常被冻得通红发抖,因为在寒冷的冬天,母亲也会帮人洗大堆的衣服、缝补衣服换取微薄的收入以维持生计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只要有机会,孔子就替别人放羊来挣钱补贴家用,尽管这样,他们的生活仍然非常辛苦,很多时候,孔子和他的妈妈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在艰难困苦中,孔子从小就学会了干粗活。他帮助母亲耕地、种庄稼、种菜、放牧,成为了干农活的行家里手。

        孔子坚持一边工作挣钱一边认真学习,他希望有一天,他能学有所成,让亲爱的母亲能过上好日子。

        孔子的母亲长时间干重活儿,在寒冬手洗衣服,熬夜缝补衣服以便养家糊口,繁重的工作让孔子的母亲身体越来越差了,记得有一次,他的母亲为了挣取微薄的收入,在寒冷的冬天仍然坚持洗完衣服。因为工作太辛苦,身体虚弱的母亲终于病倒了。孔子的母亲卧床不起已经很久了,她辛勤工作挣来的钱也花光了,家里的钱都用完了,不到十岁的孔子把家里仅有的一丁点儿米拿出来煮成粥,准备喂给母亲吃。

        但是孔子的母亲却说:“乖孩子,你吃吧!妈妈不饿。反正我身体不好,我觉得我也快死了,不需要再浪费粮食了,你吃吧!”

        孔子知道他的妈妈非常饿,可是她为了把仅有的一点儿食物省下来给孔子吃而舍不得吃任何东西,于是孔子一边流泪一边说:“如果妈妈不吃,我也不吃。”

        孔子的母亲听到孔子这样说,才勉强喝了几口。

        从那以后,母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孔子为母亲的身体而担忧,于是找来了医生给母亲看病,对母亲的身体状况,医生也摇头叹息。孔子得知情况后,忍着眼泪,早出晚归,他更加努力地工作,靠给别人放羊来挣钱买食物、医药给自己的妈妈吃。他多希望母亲能奇迹般地好起来啊!

        可是,事与愿违,有一天,孔子放羊回来,看到母亲静静地躺在床上,于是他做了一碗汤送到母亲的床前。

        孔子的母亲喝了几口孔子喂给她的汤,之后用沙哑的声音对孔子说:“我最爱的儿子,妈妈的身体无法恢复健康了,我马上就要离开你了。无论如何你都要认真学习,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自强自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孔子的母亲说完,停止了呼吸。

        孔子想到母亲还未享受美好的生活就去世了,他心里难过极了,他守在母亲的床前哭了起来……


  (https://www.114wxw.cc/book/62858966/71181338.html)


1秒记住114中文:www.114w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114wxw.cc